找到相关内容28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倾听慈尊的召唤——论慈宗修行法门

    《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》中末云:“我以此善愿众生,命终速往兜率宫。受生皆于见法阁,即为慈氏之长子。十地自在降阎浮,证得十力大位时;愿受妙法甘露味,圆满佛行尽无余。从此命终承愿力,即得上生兜率天。...不学凡夫下劣之心。当学佛行不观他过,但自调伏。修奢摩他毗婆舍那。离三业恶,常修三业清净之行。离于破戒,当学波罗提木叉。不依佛法僧而自活命。赞叹如来真实功德。不为求施,为求法故,当赞正法修如法行,赞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552592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三系唯识学的比较

    三十三过十四类,以视近时逻辑学亦然。[9]  太虚也曾把佛学之教与宗教之教,佛学之理与哲学,佛教之色法、不相应行法与物理学生理学,佛理之心心所法、不相应行法与心理学,佛理之因明与论理学,佛行之律与经世学,佛行之禅与卫生学,佛果之施设应化与文艺美术等做过全面的比较研究,以证明佛法唯识学对西洋文化的各种问题早已有很好的解决方法。[10]  在这样一种佛法观下,佛学实际上成了一种最科学的科学,最哲学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0658249.html
  • 净因三要——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

    ,就是清净的佛心。舍离“孝”则没有“佛”,不念父母也无佛可念。这是佛陀教育众生非常强调与重视的一点。   学佛修行者,“孝行即是佛行&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孝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1239152781.html
  • 天山神秘佛窟

    经卷上圈点佛教东传途经的每一个驿站。那条似乎平静伸向邈远的路其实与我走的一样,我与斯途有一步之隔的选择,但不知为何潜意识走的却是平行的另一条路。我正坐在瀚海的古今路上,看着这条佛行之路。僧人走路是修禅,...

    文明

    |天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1327284481.html
  • 第二期千万放生共修活动圆满结束,解救生命一千一百四十余万!

    佛行居士,heisoka,不死鸟,清净莲花女,hsg1970,奥色多吉,yejiaxin,城市牧人,霏霏,初学佛法,荷花,天下大悦,光明童子,程立多吉,坚持到底,silvone,westing,遂心,快...

    中华放生联盟

    |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5/0634439412.html
  • 嵩山少林寺传授如来三坛大戒法会圆满结束

    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,如暗遇明,贫人得宝,当知是汝等大导师也》。禅为佛心,戒律为佛行,经为佛语,于三藏中,戒为第一。   达摩祖师西来,其十六字心传云:《外息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》。亦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6/08302010122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讲修福

    福德修成的。佛教我们,单想佛的相好,慢慢自己的面貌就变成佛一样。这个方法好,简单、快速、有效。当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、大愿大行。我们的心像佛心,愿像佛愿,行像佛行,天天想佛的面貌,两三年你就变样子了。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命运|修福|福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4282637676.html
  • 云栖莲池宏禅师塔铭

    。则前此岁岁可知已。师生平惜福。尝著三十二条自警。垂老自浣濯。出溺器。亦不劳侍者。终身衣布素。一麻布帏。乃丁母艰时物。今尚存。他可知已。总师之操履。以平等大悲。摄化一切。非佛言不言。非佛行不行。非佛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0139727.html
  •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

    岁岁可知已。师生平惜福,尝著三十二条自警,垂老自浣濯、出溺器,亦不劳侍者。终身衣布素,一麻布帏,乃丁母艰(20)时物,今尚存,他可知已。  总师之操履,以平等大悲摄化一切,非佛言不言,非佛行不行,非佛事...

    憨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240212.html
  • 《壇經》中的阿含精神

     在聞思階段,常有義理之諍,即使辯明了真理,若不去實行,仍然是輪迴於三界之內。因此,六祖又說:  1自修自作,自性法身,自行佛行,自作自成佛道。  2常下心行,恭敬一切,遠離迷執覺知,生般若,除卻迷妄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5640245.html